传承家书文化,传递浓浓亲情
——汉口学院图书馆开展第二届“情传于字”家书共写活动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一直扮演着情感的传递者,历史的见证者等等重要角色。古代交通不便,一纸家书便成了游子与故乡亲人的重要联络方式;近代,国家动乱,山河零落,无数烈士投身于理想革命,一纸家书,便成了遥寄深情和壮志的寄托。在通讯便捷的今天,家书看似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它所承载的情感深度与沉淀却是无可替代的。与即时通讯的匆忙不同,家书能让情感在字里行间缓缓流淌、深刻发酵。这份情感的传递,能够穿越千山万水,深深触动家人的心弦,给予彼此心灵的慰藉与力量,使家庭的纽带在时光的洗礼中愈发牢固。2024年12月,汉口学院图书馆开展了第二届“情传于字”家书共写活动,旨在重拾蕴含着深厚情感和历史底蕴的家书文化,体验撰写家书中倾注的细腻情感,展现新时代的精神家风面貌。
活动现场氛围热烈,桌上备好的精美信纸、笔墨,静静等待着同学们倾诉的心声。同学们有的驻足观看宣传展板上那些往昔家书的示例,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深情;有的则径直走向桌前,思索片刻后便拿起笔开始书写,笔在信纸上缓缓移动,时而停顿思索,时而奋笔疾书,一笔一划都透露着认真,倾注着深深的感情。
在书写家书的过程中,大家的表现各不相同却又都真挚动人。有的同学挥笔写下革命先辈蕴藏于红色家书中的家国大义;有的同学眉头微蹙,似是在细细斟酌每一个用词,想要将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细腻表达出来;有的则眼眶泛起泪花,想必是回忆起了与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手中的笔也因此写得更快了些,仿佛生怕那奔涌的情感稍纵即逝。这小小的一方场地便承载了同学们的家书以及信上浓浓的思念,同学们借此机会让心底那份对亲人的深情通过笔尖流淌在信纸上,很多平时因为羞涩难以启口的话语在此刻流露出来,表达对亲人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通过此次家书共写活动,我们引导学子们尽情地倾诉对家人深深的情感表达,细致地回顾与亲人间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那些“酸甜苦辣”的瞬间仿佛就在眼前重现。与此同时,同学们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家书文化是如何巧妙且自然地在日常交流中得以体现,并且锻炼到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让自己能够更加细腻地传达内心的情感与想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通过家书,我们可以传递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家书不仅仅是一封信,它承载着亲情、回忆和牵挂,能够让同学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片刻,思考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这场家书活动无疑为校园和家庭间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也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到家书这种传统沟通方式的独特魅力。
编辑:文君
校审:史扬
终审: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