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春节了,今年过年你想好怎么度过了吗?
那在还没有电视、电脑、手机的时候,古人是如何度过这个万家灯火、阖家欢乐的日子的?他们的娱乐活动和相关习俗有哪些呢?现在还存在吗?
跟着我们一起“穿越”古代来一同了解一下吧。
贺新年
“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
——《荆楚岁时记》
春节拜年已然是传统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一,我们都会向亲朋好友发送信息表达祝贺,或是走出家门,到亲朋长辈家中串门拜年。
据说这一习俗起源于汉高祖刘邦统治时期,当时正值长乐宫修建完成,群臣都来向刘邦表示祝贺,就这样形成了在岁首“拜年”的这个习俗。
在宋代,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交友广泛,难以到每家每户亲临拜访,便兴起了一种叫“飞贴”的拜年名片,用梅花笺裁制而成,上面写着恭贺新禧的吉祥话,由仆人前往投递代为拜年。
这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新年贺卡”了。
放鞭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
“爆竹”就是我们现在的“放烟花”“放鞭炮”,这一习俗的出现据说是因为有一种叫做“山臊”的恶鬼,它可以给人带来疾病,大家在山里面遇到它,就砍一段竹子,点燃了吓唬它,它就跑了。
就这样,爆竹可以驱邪除病的传说就出现了。
之后,因为火药的发明和普及,“爆竹”就变成了“鞭炮”。
但无论是“爆竹”还是“鞭炮”,都代表着我们祈福驱邪的心理。
共守岁
“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通俗编》
守岁,在古时也叫作“照虚耗”“守岁火”“照岁”等,指人们合家欢聚,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万事顺利、吉祥如意。
没有电子设备的古代,古人的守岁活动也是非常丰富,主要有吃年夜饭、闲聊唠嗑、饮酒吟诗、“文艺汇演”……
和家人欢聚,怀着喜悦的心情,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一起诉说过去一年的故事,并期盼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其乐融融,实在可贵。
贴春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以前的“桃符”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联。
古时人们认为桃木可以驱赶鬼魂,所以在新年的时候,就会在桃木板上画上神的画像或是写下神的名字,放在大门两侧,希望这样可以消灾或者驱赶不好的运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比较盛行,在市场上也有人摆摊出售桃符。
要说这春联写在红纸上,还是始于明代,至于为什么是红色呢?当然是因为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
“总把新桃换旧符”,家家户户都贴上大红的春联,处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延伸阅读
《节日里的中国》
仲富兰
推荐理由:从“节日”入手,解读中国,带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独特内涵。
本书与江南民俗相结合,选取至今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九个重要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从节日的源起、习俗、相关传说等多方面进行梳理,追本溯源,阐发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与丰富意蕴。
《四时之美》
丰子恺
推荐理由:感时应物是中国传承千年的生活智慧,本书以春、夏、秋、冬四季及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体现丰子恺先生在不同时节的生活情趣,表达人与自然、生命、万物等息息相通的况味与哲思。
全书根据丰子恺先生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如西湖春游、夏夜听雨、秋风鸣虫、冬日赏雪等,多方面展现丰子恺先生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生命之美的赞颂。
当然,除了这些流传至今的春节习俗,也有一些小众又仪式感满满的春节习俗曾盛行一时,如今却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咬春”
“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
——《咬春诗》
咬春又称食春盘,是指将春卷饼烙好,在上面加上生菜、青韭菜、羊角葱、红萝卜等卷起来吃。
因为这些正是春天生长出来的新鲜蔬菜,古人将这些菜切丝装在盘子里,再用春卷包起来吃,这就称为“咬春”。
咬春,既有防病的寓意,也有迎接新春的意义。
但这卷的东西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朝代有所不同。
穿青衣
“立春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
——《礼仪志》
青色代表着春天刚刚萌生的小草,有着生命复苏的蕴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万物复苏,大地一片青色,所以人们会穿着青衣迎接新的一岁。
同时,古人依靠农耕生活,植物生长的繁茂就意味着好的收成,所以人们都爱青色。
古代汉朝帝王经常会在春天率领百官着青衣前往东方迎春,以此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古人过年穿青衣这个习俗世代传承,美好的寄托代代流传。
我们现在虽然不是必须穿青衣,但是过年置办新衣这个习俗,在本质上跟古人穿青衣是相同的,都表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饮屠苏酒
“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
寒。”
——《备急千金要方》
相传屠苏酒是三国时名医华佗采用屠苏草等多种原料浸泡而成的一种药酒,有祛邪防疫和延年益寿之功。
在春节,人们按照从年幼到年长的顺序饮用屠苏酒,期待在新的一年,把一切邪瘟、病疫都驱走,吉祥如意,身体健康。
这样做是寓意孩子增加一岁,渐趋成熟,祝贺他们健康成长;而年老者生命又少了一岁,所以排在后面喝,饱涵着祝他们长寿的意义。
喝七菜粥
“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
——《荆楚岁时记》
在古时春节,人们还会喝七菜粥,为什么是“七菜”呢?
相传女娲正月初一造出了鸡,初七造出了人,所以初七是“人类的生日”。
古代帝王都会把这一天作为祭祀的日子;普通百姓为了庆贺这个日子则是会煮七菜粥。
七种蔬菜据说是春天刚生长出来的新鲜蔬菜:水芹、荠菜、萝卜、芜菁、繁缕、鼠曲草、稻槎菜,用它们熬出来的粥,就被称为七菜粥。
据说这七菜粥,既可以消除百病,又是对来年大丰收的一种期望。
延伸阅读
《春节诗词》
本社辑
推荐理由:春节是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它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万千感触,形诸于诗,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节庆的方方面面。有对流逝岁月的伤感,有对新春景象的歌咏,有对美好生活的祈求,有对亲情感人的捕述,有对人生无常的浩叹,也有对生命由衷的感悟。
编者从大量的古籍中遴选出历代与春节相关的诗歌八十余首,加以言简意赅的注释赏析,增进你对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礼俗的了解。
《春节除夕庆祝文化读本》
胡元斌
推荐理由:春节是怎么来的?迎春习俗有哪些?需要采购哪些年货?各地的除夕风俗你了解多少?本书带你深刻感受春节、除夕的丰富内涵,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
书中穿插传说故事,语言简明流畅,插图富有特色,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
结语
春节的节日仪式及相关的习俗活动,承载着浓厚的节日文化底蕴。
岁月流逝,春节传统习俗也在不断变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但不变的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待与热爱,希望我们能一起传承好、发扬好我国传统春节习俗,永葆美好祈愿。
也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