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日本的地理环境、审美价值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形成了特殊的“物哀”审美价值取向。“物哀”的物指的是世界的万事万物;哀指的是个体对世间的物产生的情感。“物哀”美学在日本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简单地说,“物哀”指的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走向消亡,因此当事物呈现出美好的一面的时候,应当好好欣赏其美丽。
正如樱花盛开的时候,日本人会想象它凋谢零落的那一刻。盛开的樱花并不是最美的瞬间,飘落的瞬间才是樱花最绚烂、最美丽的时刻,同样物哀文化在东野圭吾的作品中也有体现。
《彷徨之刃》以“写实本格”为风格,描写被害者家庭的心理状态及生活现状为主题的小说。东野圭吾将日本独有的“物哀”精神融入作品中,使美与悲的独特审美相结合,体现了其作品中的文学价值。东野圭吾被称为推理小说中的“人性”作家,他的作品富有启发和导向作用。
1、罪与罚的转换
一个内心绝望的父亲,走上一条复仇之路。没有什么比爱更让人坚强,也没有什么比爱更让人绝望。每一个读者心中都有一把彷徨之刃,跟随着长峰一起执行“法外正义”。
长峰重树的女儿长峰绘摩在观看烟火大会后失联,随后警察在河边发现了一具女尸正是失踪的绘摩。
成为受害者家属的长峰面对女儿突然离世的事实,一时间陷入悲伤中无法自拔,苦不堪言的长峰接到了一通神秘的电话得知杀害女儿的凶手是伴崎敦也和菅野快儿两名少年杀人犯,并告诉了他其中一名杀人凶手的地址。随后长峰潜入伴崎敦也的公寓,亲眼目睹自己深爱的女儿被两个未成年人惨无人道的蹂躏和施虐的录像后,长峰内心一度进入现实的矛盾不能排解。
法律保护的是犯罪的未成年人还是受害者家属?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似乎再难辨清是非对错。只是因为是两个未成年人的身份,他们惨无人道的行为面临的法律是坐几年牢后依然逍遥法外,而受害者家属却要受到一辈子的切肤之痛,比起坐牢长峰心里真正的愿望是让凶手切身体会到自己的憎恨与悲伤。
2、善与恶的救赎
温和的和佳子是善的化身,她是一名民宿老板,她在长峰身体和内心最脆弱的时候出现了,不仅让他有了住处,还给了长峰最需要的心灵安慰。如果不是长峰相依为命的女儿被杀,长峰也如和佳子一样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因为长峰和快儿这种天生的犯罪不同,他会累,会疲倦,会反反复复地受到良心的谴责,他负荷着沉重的枷锁走在这条复仇的道路上,只有对女儿的爱支撑着他那口气不散。因为怀着对女儿深厚的爱,他走上了复仇的不归路,
最后距离复仇只有扣下扳机的千钧一发之际,和佳子的那一声“长峰先生”令长峰分了心神,在愤怒与宽恕,悲伤与绝望之中,长峰倒在了血泊之中。谁也难料长峰所有的为女儿复仇的努力和准备,在和佳子呼喊他的那一秒都消失贻尽。
东野圭吾将善与恶呈现在读者面前进行解剖,甚至东野圭吾在结局中将这种善与恶、悲与美进一步扩大,长峰苦心经营的为女复仇,在即将成功时被破坏,长峰到死都想让凶手得到惩罚,这种悲伤无奈的结局让读者唏嘘不已同时也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东野的作品畅销证明已不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小说的表现方式,而着眼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的开拓与发掘,以推理小说的外壳对社会、心理、人性等进行剖析,深究人心善与恶的转换,赋予了小说多层次、多方位的解读空间。